一、宪法日的来由

19821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411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二、宪法宣誓的内容

20157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誓词共70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三、宪法日的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我国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具体规定。设立宪法日的目的是为了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深厚思想基础。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刻认识到宪法同国家的未来方向和发展目标紧密相连,深刻认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重大意义和重大责任。

四、宪法的修改

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到2018年宪法修改前,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先后4次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对宪法作出修改。这些修改,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通过今年的宪法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有利于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因此,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是必须的、适时的,是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法治保障的需要,是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宪法修正案站在健全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制度设计,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大制度、统一战线制度、宪法宣誓制度、国家主席任期制度、地方立法制度、监察制度等。这些重大修改,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有力地维护和彰显了宪法权威,对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在新时代发挥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根本性作用,对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提供了有力宪法保障,从而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实践表明,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可以说,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

五、宪法发展与改革开放四十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宪法在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40年改革开放政策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宪法在其中发挥的指导、规范与保障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40年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与宪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通过1993年宪法修改将坚持改革开放写入宪法以后,它成为国家发展目标,对国家发展战略产生了重要的宪法影响。从1978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从1988年修宪到2018年第五次修宪,宪法保持了与时俱进的品格,不断为改革开放提供宪法基础。

          展望未来,我们要坚持宪法对改革开放的指导作用,从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高度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善于运用宪法思维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







微博

微博扫一扫加关注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