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法治思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访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初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西安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初管说,近年来,西安市工信局运用法治思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有效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建成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2020年1月2日,市工信局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通过做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做优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西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发展目标,《意见》明确了20条支持政策,其中包括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国家资金配套、加强企业人才培养等扶持政策。
《意见》实施以来,西安市先进制造业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实现了新的突破。今年1-6月份,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速23.3%,占比81.2%。高技术产业增速28.5%,占比34.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22.7%,占比46.5%。新增省级技术创新项目351个,新增省级质量标杆企业、工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各3户,进一步凸显了先进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预计到2025年,我市将建成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营造以信用为基础的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方面的作用,市工信局通过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征集、披露、使用和管理,建立健全信用监管和联合奖惩机制,多措并举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为全面提升数据治理、业务管理和应用服务能力,我市持续加强平台建设提升共享服务能力。截至今年9月,我市已有51个市级部门、698个县级部门(区县开发区所属部门),西咸新区管委会20个部门、5个新城管委会所属123个部门接入了市级信用平台,全市共享各类信用信息1.8亿条。
为持续开展政务诚信承诺工作,市工信局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政务诚信承诺信息归集公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结合各自职责依法依规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目前641个单位和部门全部完成了2021年度政务诚信承诺信息的归集公示工作。
为依法依规开展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市工信局印发《关于推进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息)归集共享与应用的通知》等文件,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将各行业主管和监管部门推送的分级分类监管的信用信息进行归集。通过为归集的52项建立台账,有效促进了各类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守信自律,做好评价结果共享、查询和各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以“公示即惩戒”为原则和抓手,截至今年9月,我市已公示各类信息473万余条。自2020年开展信用核查工作以来,我市已累计完成企业信用信息核查3422家,个人信用核查1226人。通过持续强化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失信惩戒,实现各领域“双公示”“红黑名单”信息共享共用,结合动态更新常态化公布,严格落实信用惩戒措施。
为不断完善信用修复工作,市工信委结合我市实际印发了《关于依法依规做好信用修复工作的函》,指导各级各行业主管部门重视失信主体修复权益,做好信用修复工作。截至今年9月,我市已完成信用修复2733条。通过加强信用修复信息的归集共享和协同联通,着力推动实现信用修复“一网通办、结果互认”。
规范行政执法 落实“三项制度”
西安市工信局委托西安市节能监察支队(简称支队)开展工业节能行政执法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通过用制度管人、管事,有效促进了执法行为规范化。
“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方面,我们推行执法文书电子化,做到每一起执法行为都有标准化电子记录。切实加强事前公开、规范事中公示、推动事后公开,依法、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关行政执法信息。”李初管说,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必须做到主动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出具相关执法文书时,主动告知当事人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等。
支队执法的启动、现场调查取证、送达执行等环节,须有全过程文字记录,并全面系统归档保存,切实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通过不断完善执法文书格式标准、严格记录归档,确保所有行政执法行为有据可查,各类法律文书能够全面有效记录执法行为,切实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来源:西安晚报